電商賣茶葉,電商買茶葉,就一定便宜嗎

電商賣茶葉,電商買茶葉,就一定便宜嗎

27閱讀 2018-11-17 02:59 經營

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茶葉電商,就一定便宜嗎?可能大家的通常的印象是,電商賣茶葉,肯定是便宜的;電商買茶葉,也一定是便宜的。

 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為了表述方便,筆者分開來談一下個人觀點。

 一  電商買家畫像與主銷價位 

先來看看今年雙十一的相關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來源于“生意參謀”,轉引自微信公眾號《茗邊》20181112日的《雙11的茶葉大數(shù)據(jù):造品牌,贏未來!》一文,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更多相關數(shù)據(jù)。

(點擊可查看大圖)

我們可以看到:在茶葉買家人群畫像數(shù)據(jù)中,購買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幾乎一致,分別為49%50.05%。不同年齡段的占比分別是:18-25歲占20.15%,26-30歲占19.17%,31-35歲占17.77%,36-40歲占15%,41-50歲占19.62%51歲以上占7%,也即,35歲以下的人群占57.09%,36-50的人群占34.62%。總體而言,與傳統(tǒng)茶葉買家的畫像相比,明顯要顯得更年輕。其中,公司職員占51.19%,個體經營/服務人員以及學生占比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三者相加約占75%的比例。

 電商主要銷售的是什么價位的茶葉?單價0-40元占44.83%,40-100元占34.86%,100-225元占13.73%,225-530元占4.73%,530-1045元占1.34%,1045元以上占0.51%。也即,單品價位100元以下的茶葉占79.69%,而將口徑放寬到225元以下,則占比達93.42%。這個價位區(qū)間,基本就是自飲茶的市場。不難看出,禮品茶的市場,在電商銷售中的占比,不是完全沒有,但占比極小。 

我們大體可以這樣概括:通過電商渠道購買茶葉的消費者,與傳統(tǒng)茶葉消費群體相比,總體更年輕,尤以35歲以下的消費者居多;以公司職員、個體經營/服務人員以及學生為主;主銷單品價位區(qū)間集中在225元以下,尤以100以下為主。

二  電商賣茶葉,就一定便宜嗎?

對于商家而言,電商無非就是一種銷售模式。有些茶企完全以電商作為銷售方式的全部,這樣的茶企通常被稱做純電商茶企;有些茶企屬于傳統(tǒng)的生產型或生產營銷型茶企,在傳統(tǒng)銷售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商的銷售方式作為補充,我們可以將它們稱做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

 茶企做電商,大體主要是以下四種方式的組合:一是入駐超大型電商平臺,類似京東、天貓和1號店;二是其它各種第三方平臺,包括行業(yè)垂直電商網站、大型企業(yè)的積分商城和網上商城等;三是自建網上商城;四是內容電商。對于純電商茶企而言,可能會有以上多種方式的組合,但超大型平臺通常會占絕大部分;而對于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而言,通常不會自建商城,主要以入駐超大型平臺為主,適當兼顧其它一些方式。

 所以,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可以將討論集中在入駐超大型電商平臺這個點上。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作為一種渠道模式,它是免費的嗎?如果不是,那它的渠道成本是高還是低呢?

 大家知道,開設一個線下店鋪,主要涉及到店鋪租金、裝修費用、人員工資與水電、運營資金與成本等方面。其中,由于過去十來年房產價格飛漲,所以往往店鋪租金和裝修費用占到了一個實體店鋪運用成本的大部分。

 而虛擬的電商店鋪,是免費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入駐超大型電商平臺,開設一個直營店,也涉及到諸多方面的成本,包括保證金、軟件服務費和年費,同時還包括模板使用費、產品照片拍攝費以及相關設計成本等在內的店鋪“裝修”成本。

 這些成本并不算高。那還有哪些更高的成本?

 讓別人找到你的成本!也就是,流量成本!

 一個實體店鋪,它的招牌擺在那兒,老顧客可以直接到店,新顧客可以電話聯(lián)系,陌生人可能是走過路過看到而吸引或招徠顧客。

 一個超大型電商平臺的店鋪呢?除了有消費者已經知道這個牌子而直接搜索外,新增的顧客,就只能靠流量來吸引了。因為,一個平臺上有數(shù)不清的店鋪,而這些店鋪也不像是一個茶葉市場那樣,你走著逛著可能就遇到了——如果你要吸引不知道你牌子的人走進你的店鋪,那就基本只能靠流量。雖然理論上你也可以自己從線下引流,但主要還是要依靠購買平臺的流量來吸引人“走進”你的網店。

 而購買平臺的流量,是很貴的!

 購買了之后,你還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花費各種費用去提高轉化率。

 為了提高網店銷售,你可能還少不了去購買平臺的各種“廣告位”,去參加它的各種促銷活動,去購買各種可能提高或幫助銷售的工具,等等。而這些,都需要花錢。

 甚至,還免不了刷單費用。

 相比于廠家入駐大型商超或賣場的進場和運維費用,包括進店費、單品費、保底費、提成費、管理費、各種店慶與節(jié)慶贊助等,商家入駐網絡平臺開設網店的進場與運維費用并不在少數(shù)。

 當然,還有人員成本。在前幾年電商風頭正勁的時候,電商人員的人工成本往往要比傳統(tǒng)營銷崗位同職級的薪資高出一大截。如果你組建一個電商團隊,人員成本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部分。

 簡言之,開設和運營網店的成本并不低,只不過其成本結構和傳統(tǒng)店鋪有很大的不同而已。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基本情況是,電商主銷產品的單價明顯要低于傳統(tǒng)店鋪,客單價也明顯低于傳統(tǒng)店鋪,而競爭又主要集中于價格,這使得拼低價的現(xiàn)象成為常態(tài)。這就從另一個方面擠壓了電商的利潤空間。 

因此,電商賣茶葉,并不便宜。電商賣茶葉,賺錢并不容易。

就茶行業(yè)而言,至少95%以上的電商是不掙錢的——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某貓的人說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話聽起來舒服,但好像還有半截沒有說:“讓天下沒有容易掙錢的生意”!

 可不嘛!平臺賣流量買廣告拿提成掙得盆滿缽滿(大家可以自行去查看上市平臺的年報),但無數(shù)的廠商被整苦了,產銷生態(tài)搞亂了。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理,天下沒有免費的渠道。恰好似,一個吃腫千個瘦,一家樂呵萬家愁。

 不過,有些平臺還是很雞賊的。它通常會在一個行業(yè)暗地里扶植一兩家樣板,讓全行業(yè)的其它商家都至少有一個對標的對象,都有一個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全部都失望。殊不知,行業(yè)的絕大多數(shù)商家都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賠著本還樂呵呵,但實際上是最多是賺了幾聲苦力似的吆喝。

 三  電商買茶葉,就一定便宜嗎?

 純電商茶企與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在所售賣的產品結構方面,有所不同。前者就是一個體系,因為它沒有線下終端。所以,它們通常是直接針對網絡購物用戶的特點,開發(fā)相應的產品。從前面的電商“買家人群畫像”不難看出這些消費者的基本模樣,他們屬于相對年輕群體的自飲市場,所以這些產品因為其原料用料等級可以更低,同時包裝可以相對簡化,原本就可以“看起來更便宜”。

 而后者因為有線下終端,因為線上渠道經常會涉及到各種折扣,所以如果它只售賣線下終端的常規(guī)產品,則毫無疑問會帶來價格沖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通常需要專門開發(fā)線上銷售的產品系列,而常規(guī)產品即便上線也只能標示與線下一致的零售價格,有的則干脆不上線常規(guī)產品。多數(shù)傳統(tǒng)茶企的線下常規(guī)產品,側重的是禮品市場以及中度和重度茶葉消費者甚至是發(fā)燒友市場,與線上購物群體購物時對產品的綜合要求有明顯不同。

 也即,線上主銷產品,與線下主銷產品,其目標人群與市場定位通常有顯著差異,從而導致產品的顯著差異,而往往不是簡單的價格高低的問題。

 所以,如果是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出于推廣或引流的需要,而限時限量較大力度的折扣售賣線下的常規(guī)產品,那可能就真的是一個撿便宜的機會——假如這個折扣力度是平時線下店鋪所沒有的話。這個時候,你遇到了可能就是賺了。

 更多的情況是,迫于價格競爭的壓力,眾多廠商在線上銷售的茶葉產品,可能存在虛標茶葉等級現(xiàn)象,也即你在網店買到的標注為特級原料的產品,可能只是一級甚至是二三級。這其實就是一個“降價——降品質”的循環(huán)。以次充好的結果,就是貌似便宜實則“昂貴”——離開了基本品質談價格,又有何意義呢?

 另外的情況是,線上網店中,虛標產地的各種名茶較為常見。比如,大量的“9塊9包郵”,曾經導致了大量不是“安溪鐵觀音”的“安溪鐵觀音”充斥市場。又如,一兩百塊一斤的“金駿眉”和“正巖”武夷巖茶,等等。這一現(xiàn)象非常普遍。 

更為嚴重的是,線上網店中還不乏各種明目張膽的售假。比如,各種售價兩三百一斤的“老班章”普洱茶、一兩百已經的“二十年老熟茶”。 

這幾種情況,實際上并不是便宜不便宜的問題,有些實際上是售假的問題。

 低價,未必等同于便宜,因為它很有可能對應著更低質量的產品。

 畢竟,商業(yè)有其基本規(guī)律。企業(yè)運營有其基本成本,產品生產與銷售有其各種基本成本,需要基本的利潤來覆蓋其成本并保證能有利可圖。類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的廣告,實際上在侮辱受眾智商,并帶有欺騙性,因為一是中間商的存在有其價值,二是沒有人賺差價與你是否就真的讓利給了消費者是兩回事。

 四  六點小結與建議

 總而言之,筆者有如下幾六小結與建議:

1. 電商只是一種渠道模式,無論是對于賣家還是買家,都不必然意味著“便宜”。

 2. 對于消費者而言,不要一味追求低價,品質保障前提下的相對低價才有意義。

 3. 對于企業(yè)而言,不要盲目推崇電商,而是結合企業(yè)自身的基本情況來考慮,如何將電商融合到自己的銷售模式中。有些前幾年大聲吆喝的“電商企業(yè)”,現(xiàn)在也在開始強調要去掉自己的“電商”標簽,比如某只松鼠。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電商企業(yè)還是非電商企業(yè),都是在目前移動互聯(lián)技術背景下的企業(yè),無非是找準自己的定位,用好不斷進步中的各種技術手段,提升自身的商業(yè)運營效率,組合好自己的生意模式。電商與非電商,無非都是商。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能做好的,做自己能比別人做得更好的,而沒必要今天學古今中外,明天學天南地北。

 4. 不要輕易對標銷售額排在前列的幾家企業(yè)。一是可能基本模式與系統(tǒng)能力的差異;二是平臺電商的最佳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三是有些傳統(tǒng)茶企兼營型電商的銷售額靠前,基本都是在線下已經建立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從而“自帶流量”,這反過來也可以看出品牌的價值;四是不排除有些企業(yè)在網絡渠道上與線下渠道“爭利”。五是不排除有些茶企在雙十一期間以“你懂的”各種方式沖業(yè)績要名聲(大家就不要讓我舉例子了)。我這么說,不是要你去做一個“佛系”電商,而是建議大家不要盲目,以清楚思考和理性定位去開展自己企業(yè)的電商。

 5. 對于大多數(shù)企業(yè)而言,電商的主要意義無非有三:一是標示價格,二是推廣品牌,三是便利購買。

 6. 目前茶葉禮品市場競爭同質化現(xiàn)象明顯,而自飲型需求逐步擴大。從供給側角度,企業(yè)應更積極主動去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這一變化。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上一頁:福鼎白茶-喝老茶 存新茶

下一頁:2024年下關藍印沱茶,火爆上市!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